新鲜出炉!《2018中欧关系政策报告》发布

分享
    发布于:2020-09-16 18:21  浏览量:1653  来源:协进教育

7月16日,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在北京举行第20次峰会,共议如何应对当前迅速变化的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峰会期间,由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和欧洲学院欧中研究中心共同编撰的《2018中欧关系政策报告》重磅发布。

image1.jpeg

在当前世界局势发生新变化,中欧双方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之际,尤其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美国高举单边主义大棒肆意挑起贸易纠纷、干扰全球正常经贸秩序的背景下,《报告》邀请了20位来自中国和欧洲的专家学者和政商精英,分享观点,建言献策。

 

中国观察智库特别顾问、欧洲-中国论坛创始人David Gosset(高大伟)在报告序言中写道,深化欧亚协同,对抗单边主义,是中欧双方共同的责任,也是本次峰会的核心议题。

 

中欧关系显然是全球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双方的发展,中欧关系不断发展和演变,但如今面临着走向新世界的挑战。2016年,世界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政治地震,我们确实进入了一种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不论对欧洲还是中国而言,这都意味着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高大伟所说的“政治地震”,指的是英国的“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多数英国人民支持“脱欧”的决定,将深刻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而特朗普的当选则将深刻地改变大西洋两岸的局势。

 

面对当前这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高度互联的世界,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在不遗余力地推行“美国优先”战略,显而易见,其所代表的单边主义思想已经与改善全球治理的现实需求出现了严重脱节。

 

高大伟指出,欧盟和中国必须携手保护多边主义,这不仅是经济上共享繁荣的前提,也是应对地区安全和环境变化等问题的重要保证。

 

中国和欧盟是“新丝绸之路”的共建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双方将共同应对挑战,为构建我们这个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新格局贡献力量。通过加强合作、对话协商,中国和欧盟将会向人们证明它们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

 

为报告撰文的还有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凯利·布朗等。他们分别以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合作等视角分析中欧合作的现状与愿景,给出政策建议。

image2.jpeg

image3.jpeg

image4.jpeg

张明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

尽管中欧政治体制不同,发展路线相异,但数十年来,双方通过务实合作,共促和平发展,推进人文交往,造福中欧人民,携手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力量。中国和欧盟明确秉持多边主义立场,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以世贸组织规则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共建更加开放、包容、平衡和普惠的经济全球化道路。

image5.jpeg

门镜

欧洲学院欧中研究中心主任

欧盟和中国都是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双方合作既符合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国际社会。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中欧双方都已意识到合作在对方国内外事务中的重要性。没有欧盟的支持,中国无法充分实现其发展目标,反之亦然。因此,尽管有困难,有差异,中欧仍需要携手并进。

image6.jpeg

Kerry Brown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刘鸣炜中国研究院教授

如今欧盟与中国是自由贸易的最大支持者,双方必须合作巩固现行的全球贸易准则,使其免遭美国的破坏和动摇。自二战以来,欧洲一直把美国看作维护世界稳定的支柱力量,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欧洲人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经济和地缘政治身份,而与中国交流智慧正是欧盟增强自身发言权的最好方法。

image7.jpeg

 

Jacques Pelkmans

欧洲学院教授、欧洲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欧盟和中国必须克服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中的根本困境。如果成功,这将极大地改善双方商品和服务贸易关系,同时也将巩固世贸组织及其规则。这不仅是世贸组织中那些“大成员”的责任,也是许多“小成员”的希望——他们期待加入一个可靠的联盟来保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制度。他们希望成员们能一致行动,抵制某些贸易大国所做出的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行为。

image8.jpeg

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欧经济的互补性主要体现为双边服务贸易。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的加速以及欧盟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一互补性将明显增强。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取决于进一步提升双方服务业领域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制度安排,取决于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互利共赢为导向的中欧经贸关系。

image9.jpeg

Miguel Otero-Iglesias

西班牙艾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受阻,中国最有可能选择的对策是:保持一定程度的政府调控市场,同时借力“一带一路”积极推动人民币交易。欧洲也要参与这一过程。伦敦、法兰克福和巴黎等金融中心可以发行“一带一路”项目的人民币或欧元债券;欧洲的银行也可以为这些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在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基础上,中欧双方相关机构甚至可以探索建立一个新的银行结算机制,取代现行的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

image10.jpeg

Luigi Gambardella(鲁乙己)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的发展战略有很多共同之处。多年前,欧洲人似乎对“一带一路”的反应相当谨慎,相比之下,今天的欧洲政策制定者对连通欧亚的态度则更显积极。便捷的欧亚交通和数字联系将促进贸易和发展,并为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在美国前所未有的单边主义政策背景下,中国和欧盟应该肩负起捍卫多边主义的责任。双方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来推动中欧互联互通。

image11.jpeg

邱宇峰

若比邻机器人公司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

在数字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中,中欧面临很多共同的问题以及差别化的挑战,具有巨大的优势互补的合作潜力。数字科技天生是亲市场、亲生产力、亲全球化的,需要全球推动融合创新,全球智力协作发展,中欧科技合作具有广阔的合作潜力和空间。中国和欧盟在科技全球治理和数字化科技合作等重大问题上应当释放积极、明确和强有力信号,发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性影响,以中欧合作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体现中欧合作的世界意义。

image12.jpeg

 

张建宇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2005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出台,这套体系13年来的运行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例如设置绝对上限,保证立法优先,以及从自由分配到拍卖的排放指标配给方法。作为世界两大碳市场,中国和欧盟的合作潜力巨大,也得到了双方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中欧双方都是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拥护者,深化双方碳市场合作将不仅有利于推动中欧其他领域的合作,更将有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