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MT学术研讨|“产学深融·博采众长”UCMT学术开放日009期顺利举行!

分享
    发布于:2022-02-09 11:36  浏览量:2493  来源:UCMT

image.png



image.png

2022年1月8日,“产学深融·博采众长”UCMT学术开放日·009期在上海顺利举行。


本次学术开放日,邀请了UCMT总督学,东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家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企业家联合会理事顾庆良教授;UCMT学术总顾问、总督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陈德智教授;UCMT产业教授,UCMT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友邦保险资深总监姚坚博士;UCMT产业教授,UCMT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汉堡大学MIEB,杭州协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翀博士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分享交流。活动分为线上直播与现场参加两种方式,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到达现场的学员们通过线上直播分享的方式参与此次活动,共同见证这场学术盛宴。

UCMT学术开放日一直秉承着“脑力激荡、思想碰撞”的浓郁学术氛围进行着,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盛宴。


image.png


UCMT学术分享会

UCMT协進教育,一直秉承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学员提供学术服务,辅导在读学员独立完成论文写作,获得博士学位,助力其思想从实践走向理论,从东方走向世界,实现思想学术化,成就企业思想家。

UCMT特邀学术教授和产业教授为学员们讲解专业知识。


吴翀博士致辞

image.png


吴翀博士总结工作中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学习所得,从下面六个方向出发,与大家一起探讨《不确定中的“定”:<周易>的“决疑三势”》。


1. 研究的缘起:咨询中的困惑

2. 前移的选题:带着问题读博

3. 文献的综述:艰难卓绝的成长路

4. 思考的难点:一个新范式的探索

5. 三个创新点:范式、视角与应用

6. 研究的意义:融合、阐发与丰富



研究的缘起:咨询中的困惑

吴博士指出,在工业经济时代,决策的边界、内容和前提条件是基本可控的,企业间的竞争态势和产业格局是可以预见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因果链也是较为确定的。


企业在这种“确定性下”取得最优结果。


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实世界显现出更迷乱、更深刻和更普遍的相对与无序。


职业碰到难题:以往定制的案例到了如今却难以再进行下去。世界的快速发展、不稳定激起吴博士再次读博的心。


image.png


前移的选题:带着问题读博

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硬”思维:精确度、准确度,非此既彼,限定一种选择的思考方法。它一般表现为严密的逻辑推断和定量分析,得出“点”状的具体答案。


这样的思维,受经典力学的机械决定论影响,强调对客体进行精确地解剖,从局部直接加总,就可以引出整体的性质。在人类文明的进程(管理的科学性)中,这种思维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对战略决策思想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即便在普遍质疑传统战略管理学派的数字时代,传统战略管理学派中的积极的、正面的成分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弘扬。


这种思维形式,如果被过度夸大或者走向极端,不利的结果:


  • 一是会把受整体制约和影响的那些性质、层次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置于研究者的视野之外。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把组织进行机械分割,分功能、层次进行研究,以致忽略组织各部分之间的互相作用与联系,不能对组织整体的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 二是思维趋于僵化和静态,缺乏柔性和弹性,导致决策越来越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

  • 三是逻辑与理性本身就意味着重复性和可预见性,它们给我们合乎逻辑和理性的结论的同时,扼杀了我们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情况,一直到系统论(L.V.贝塔朗菲)、协同论(哈肯)、耗散结构理论(普里戈金)、量子力学(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波尔等),才有所改变。


UCMT Online 300x300pix.png

- 查看全部内容请扫码关注 “UCMT无国界”公众号 -